十大趋势促进学习技术应用

一年初始,是回顾过往与展望未来的好时机。回顾过往,企业学习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很多应用较为成熟的模式,包含数字化内容制作、混合式学习、虚拟课堂、严肃游戏、实境模拟、云服务、社会化学习、移动学习与微课等。综合中国企业学习技术应用联盟于2015年11月发布的《2015中国企业学习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并结合国内外的企业学习技术应用方向,我认为2016年有十大值得关注的学习技术应用趋势。


1 学习技术应用价值得到延伸与拓展

经过多年发展,企业学习技术的应用方向,已经从一开始的在线课程制作与学习,发展至现今多样化的应用形式。而学习技术应用的价值创造也已经从在学习场域中以传递知识为主的形式,延伸至提升培训管理效率及能力建设,进而拓展至工作场域中的促进交流协作、加速问题解决与提升工作成效。


学习与工作会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学习生态圈,而学习元件与知识元件在学习生态圈内智能化循环流动,最终成为“智能学习生态圈”。这样的趋势在国际上已经是明确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则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2 关注焦点转换工作辅助应用兴起

从目的来看,培训与学习是帮助学习者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升工作成效的手段,是提升工作成效过程中的方法之一。然而,仅关心过程并不够,以终为始地关注在工作流程中如何帮助问题解决与任务达成,才是重要的。从人的角度来看,学习场域里主要以学习者(learner)为中心,在工作场域里则主要以工作执行者(performer)为中心。在过去培训工作中, 关注的焦点已经从以讲师(instructor)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如果关注的是工作成效的提升,则必须从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向以工作执行者为中心。这种关注焦点的转换, 代表着价值创造的改变——光培训已经不够了,企业要的是提升工作成效。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跳出以学习场域为主的思考模式,结合工作场域的需求,建立全局观,将两者视为整体的生态圈来思考,建设健康的“学习生态圈”环境,将培训、学习资源用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当移动设备作为企业学习技术的应用时,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多数企业一开始在应用移动设备作为学习技术手段时,往往仅定位成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因此最常看到的方式是将过往E-Learning的课件进行知识点切割或从Flash转制成视频微课,但这种将网络课件搬家至移动端的模式往往效果不彰。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种问题,也了解到其实移动设备因为携带的便利性,还可以应用在移动辅助(mobile support)上,在工作中加快问题解决速度并提升绩效。


3 学习平台“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指在新的学习技术标准xAPI(experience API)的促进下,以往的企业学习平台正在经历“去中心化”的演变。

十几年前,学习管理平台(LMS)一开始是学习内容管理平台(LCMS),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记录符合SCORM(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标准的课件。经年累月,因为功能的不断叠加,形成现在功能庞大的学习管理平台,结合面授流程管理与人才发展等功能,试图将学习平台作为唯一入口,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然而,可以从相关应用案例中发现,xAPI经历近三年的发展,已经应用在不同型态的学习项目中,记录除了课件阅读外的其它学习历程。而xAPI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学习不一定要进入学习平台里才能进行,只要能够记录学习历程,都可以作为学习入口,因此可以看到有企业开始用SharePoint这类文档管理系统作为学习入口,或者用博客网站结合学习平台插件作为学习入口,还有用游戏化平台做为学习入口。

此外,学习不只是阅读课件与考试,学习历程本身是多样化的,因此学习历程的记录应该也是多样的,例如与他人交流时、在操作机器设备时、使用穿戴设备时能产生的各种学习历程记录、浏览网站时产生的各种学习历程记录等,这些能生成学习历程记录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学习平台的入口。未来,学习平台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入口。


4 多形态云端内容制作工具加速发展

在内容制作上,除了传统的单机版课件制作工具,以及近年迅速发展的以视频为主的微课及MOOC外,还可以看到前几年兴起的云端协同开发工具开始朝多元形态迅猛发展,例如以下这些多元形态:

·符合同源多格式发布标准DITA的云端协同制作工具;

·能产出自动适应多终端(responsive design)内容的HTML5云端制作工具;

·能结合游戏化机制与学习内容的快速游戏化(rapid gmified content)制作工具;

·基于敏捷开发方法的内容制作工具;

·可制作多源输入的三分屏内容,并结合了可搜寻文本与视频内容的制作管理平台;

·内容开发流程可视化,并能模块化流程拖动配置的内容开发工具;

·能结合内容与智能化引擎的适性化内容(adaptive content)制作工具;

·结构化生成工作辅助内容(performance support content)的制作工具。

除此之外,甚至也已经有工具能产出用于移动设备或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内容。这些内容制作工具都有着云端与协同开发的特性,避免了以往单机版工具内容制作过程中审批与沟通的不便性。


5 游戏化机制的应用深化

游戏化机制(gamification)不同于严肃游戏(serious game)或游戏式学习(game-based learning),后者是指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内容学习,前者则是指在整个学习策略中融入不同的机制与激励手段,例如积分、奖章、个人或团队排行榜、个人或团队的PK比拼、奖品兑换或拍卖、任务、闯关、限时机制、故事与人物、挑战以及失败可重来等机制,用以促动并激励学习者。

有的企业开始舍弃以往学习平台以管理为重心的入口模式,采用游戏化平台作为学习入口,学习者登入后先看到的是个人或团队排行榜以及可兑换奖品的积分额度。跟过往以“我的学习进度”或“我的课程”相比,这种游戏化的机制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新世代的员工更具吸引力。


6 由课件设计转向学习历程设计

过去谈到企业学习技术应用时,经常会听到“内容为王”的说法,不管企业的培训体系是基于岗职体系还是素质模型,往往最终的交付形式都是以内容为主的线上课程与线下培训项目。从培训的70-20-10理论来看,这些内容多是属于占10%的正式培训,而占20%的经验式学习与占70%的非正式学习或工作中发生的学习却缺乏有效的整体设计、持续追踪以及管理。而整合了70-20-10理论的学习历程设计(learning experiences design)模式,同时结合了学习技术的追踪管理手段,正在改变这种情况。

很多企业开始应用基于认知科学研究的原则来设计、架构并组合学习历程,以便优化学习路径;并且利用技术手段,尤其是移动设备与xAPI来实施、获取并追踪学习历程,将以往20%与70%的非正式学习“黑盒子”结构化并有效追踪,了解学习后的行为与绩效变化。


7 学习数据的力量正在苏醒

有了xAPI之后,我们能记录以往记录不到的相关学习与行为历程,丰富了学习数据的内涵,从而促进了不同的应用。因为能记录的数据种类与总量的增加,人们开始可以做到预测与推荐,也促使了相关的学习技术应用更加“智能化”。

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学习资源与活动能更有针对性地匹配与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

同时,因为学习不再仅限于学习平台,而是能随时随地发生,历程也能记录,进行后续分析,给学习运营提供更科学的输入,也促进了这些行为的“可视化”。

这些变化都代表学习数据的潜力正在苏醒,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学习技术的应用。


8 穿戴式设备渐生萌芽

近年来穿戴式设备非常红火,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穿戴式设备推出后,将这一类型应用推向了一波高峰,促进了手环、手表、戒指、头戴式显示器,甚至可以监测脑波的头环等一系列穿戴式设备的风潮。在企业学习的相关应用中,可以看到两种主要模式,第一是以头戴式显示器为主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培训(virtual reality),第二则是以智能眼镜为主的增强现实应用(augmented reality)。

虚拟现实的培训方式出现比较早,过去主要是针对企业中高危险或者高成本的流程进行培训,主要通过桌面端或者模拟设备进行,但近年以Oculus这类头戴式显示器为代表的应用则提供了完全沉浸式的培训体验。此外,虽然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增强现实应用模式在消费市场遭遇了挫折,但是可以发现在企业中,增强现实的应用特别合适那些不需要坐在办公桌前工作的一线员工,以及适用于具备四种特性的流程:复杂程度高,依赖人员决策;需要人员进行连串及灵敏的操作;过程需要大量及精确的信息;人员经常重复相同动作。

具有以上特性的流程与场景,是企业里增强现实应用的最大潜在增长点。增强现实的辅助,扩大并提升了员工的能力,并且可以主动识别员工视野里的所需信息,无需额外的搜寻,有助于提升效率。此外,增强现实能提供操作指引,甚至能让员工在面对“即需即用”的场景时,跳过学习(bypass learning),直接依照指引进行操作,降低了操作者先备知识的门槛。


9 建立网络物联信息系统

机械化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在制造业中兴起的“物联网结合网络服务的应用”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波“工业4.0”的热潮中,企业建立网络,并与机械设备、存储系统及生产设施形成网络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促进了机械设备、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的“智能化”,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

网络物联信息系统为企业工作流程与学习带来了不同层次的影响,虽然该系统取代了部分人可以执行的任务,但是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都能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并且可以利用这些数据针对员工在工作流程中所犯的错误,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手段(interventions),有效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


10 认知运算带来深远影响

以认知运算(cognitive computing)为核心的机器学习算法使计算机不再仅仅是过去的有着超强能力的计算系统,更变成了可以思考的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积累经验、不断跨界学习,具有高超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同时确保决策的置信度和准确性。通过认知运算,过去我们必须要死记的一些知识可以不需要再记忆,只要在需要时便可以自动获取,它甚至可以取代教学设计的工作。当前,已经有初级的人工智能化教学设计(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tructional design)模式出现,也有结合知识图谱与内容推荐引擎的应用模式,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智能化内容重组(curation)。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认知运算会为未来的学习带来深远的影响。

虽然企业学习技术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最终还是服务于企业,只要我们掌握企业学习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价值与方向,就不会迷失在趋势里。对企业而言,应用学习技术不只是为了传递知识、提升培训管理效率与能力建设,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促进交流协作、加速问题解决,并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提升。

宁波企业培训。

15968465614
0574-55847638
13362835510
0574-55847638